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實用RT數據處理及報告生成程序的編寫
實用RT數據處理及報告生成程序的編寫
發布時間:2017-11-22
1前言
隨著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傳統的以手工方式完成的檢測記錄、數據處理、報告簽發及存根歸檔等工作已經不能適應質量管理工作的需要。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信息化處理和保存辦法已經成為質量檢測部門的迫切需求。
盡管目前各類檢測實驗儀器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但要以自動化的方式獲得一份符合企業要求的檢測報告似乎并非易事,更不要說規范化電子文檔的保存了。由于不同的儀器廠家編制的程序完全不同,要實現統一的信息化管理非常困難,同時許多技術先進的進口儀器在聯機軟件方面非常不盡人意,這就更加大了解決這類問題的迫切性。
由于許多儀器都能將檢測結果以*.xls或*.txt格式輸出,我們曾據此自行編寫了Excel VBA程序來完成數據的處理和分級,該程序完成數據處理和分級后會將結果自動輸入Excel格式的報告模板中去,之后,在按需要的數量完成打印后自動對該報告的數據進行保護后加密保存到專門指定的位置中。對數據保護并加密保存檢測報告電子存根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對報告內容的隨意更改,保證所簽發報告的嚴肅性和規范性。這樣只需定期將指定目錄中的文件(即報告的電子存根)刻錄到光盤上(雙份),便可安全有效和方便地實現檢測報告電子存根的長期保存。
由于這一做法的應用效果非常好,我們開始陸續在各理化及無損檢測項目中推廣,其中包括射線檢測。
2程序編制的基本思路
從事射線檢測評片的人員每天都要進行繁瑣的看片-記錄-評定-報告簽發工作,多年來射線檢測工作者都希望能早日實現類似于超聲或渦流檢測的檢測過程及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但由于在圖像處理和缺陷識別等技術方面一直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這種自動化的底片評定系統一直未能真正投入實際使用,并且短期內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避開圖像處理和識別的難點,即缺陷的識別和測量仍由人工完成(可將缺陷情況先作一個書面記錄,但無需進行評定,也可直接輸入計算機),之后再將相關數據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完成數據處理(分級)、報告生成、數據保護和加密保存。
3程序介紹
程序包括報告模板和加載宏兩部分。報告的格式可根據需要自定,報告中的被檢產品信息(如零件名稱圖號等)需要自行輸入,而缺陷情況、評定等級和結論等由程序自動完成填寫。目前已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程序版本僅包含了JB/T 4730.2-2005標準的內容。
打開報告模板文件后(如圖1),可以看到,報告上有三個浮于報告上的按鈕(它們任何時候都不會被打印),在按照按鈕上的文字提示順序按下三個按鈕后,按鈕消失,整個數據處理、打印和保存工作結束。
在選定驗收等級并輸入底片編號后點擊按鈕
(1),“RT數據處理程序”窗體會立即出現(如圖2)。
在確定材質及其厚度后,根據材質情況會自動打開適當頁面。評定過程分為:
(1)危險性缺陷的確定:如果存在任意一種危險性缺陷,即會顯示焊縫等級為IV級。如圖3所示:
(2)圓形缺陷的評定:如果選擇“是”,“圓形缺陷的評定”窗體會立即出現(如圖4)。輸入各尺寸段的缺陷數量及最大缺陷長徑,并對放寬條件、深孔情況及不計點數缺陷情況做出判斷后,點擊“完成”即可完成圓形缺陷的評定并返回到RT數據處理程序窗體。
如果存在不計點數缺陷,會立即要求輸入最大長徑和點數,程序會自動按標準判斷和處理。如圖5。
(3)條形缺陷的評定:如果選擇“是”(存在條形缺陷),“條形缺陷評定”窗體會立即出現,如圖6所示。首先輸入單條缺陷最大長度。
如果選擇存在多條缺陷,會立即請求按II級焊縫的要求輸入相關數據,如圖7。點擊“按Ⅱ級要求評定”后會對其長度及間距情況進行分析后顯示評定結果,如果不能作為一組缺陷進行評定會顯示原因并要求糾正,如果不符合Ⅱ級焊縫要求則會出現“按Ⅲ級要求評定”按鈕并可能會需要按Ⅲ級焊縫要求重新輸入相關數據,點擊按鈕顯示評定結果。
點擊完成按鈕可完成條形缺陷的評定并返回到“RT數據處理程序”窗體。在對是否需要進行綜合評級做出選擇后,點擊“確定焊接接頭最終等級”按鈕即可得到最終評定結果。點擊結束按鈕,窗體自動關閉,缺陷的情況會自動填充到底片編號右側的單元格,評定的等級也會填入其右側相應的單元格。
點擊按鈕(2)即可自動得出檢測結論并填寫到報告中。
點擊按鈕(3)即可自動完成相關數據的保護并將報告加密保存于指定位置。根據需要打印后結束工作。
4結論
(1)程序的應用可滿足目前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且不會與舊的人工方式沖突。兩種方式甚至可以同時在工作中運用直到大家認為淘汰人工方式的時機成熟。如果暫時不考慮電子文檔的保存問題,也可僅將該程序作為一個具備自動評級功能的高級報告模板使用;
(2)自行編寫Excel VBA程序的益處在于可以很好地考慮到本單位現行的管理流程和習慣,且內容的修訂、增補和升級非常方便,避免了外購軟件常見的“水土不服”現象;
(3)對檢測結果的評定可以嚴格依據標準進行,完全避免人為的評定失誤;
(4)程序是基于Excel編寫的,檢測人員可輕松掌握。
摘自:中國計量測控網